資訊欄目
影視特效公司這個行業(yè)聽起來挺高大上,但說白了就是一群“魔術師”在幕后用技術把不可能變成可能。今天不聊那些好萊塢大片里的酷炫場面,咱們接地氣點,說說像我們雷視傳媒這種扎根本土的公司,到底靠什么吃飯。
先說最基礎的活兒——宣傳片。成都宣傳片制作算是我們的老本行了,客戶從火鍋店到科技園都有。有人覺得宣傳片就是拍點素材剪一剪,其實光打光調色就得折騰半天。比如上次給某景區(qū)做的文旅宣傳片,光是把陰天拍的素材調出“陽光明媚”的效果,特效組就熬了三個通宵。影視特效公司的活兒,說白了就是既要讓人看不出痕跡,還得讓畫面“說話”。
政府匯報片這塊更考驗技術之外的功夫。既要體現政策成果,又不能做得太枯燥。去年我們接了個鄉(xiāng)村振興的匯報項目,用三維動畫還原了農田數字化管理的場景,連老村長看了都直拍大腿:“這比我拿嘴講管用多了!”這類項目最怕的就是數據和畫面脫節(jié),我們的特效師得一邊盯著Excel表格,一邊把畝產增長率轉化成動態(tài)柱狀圖,還得配上MG動畫的箭頭指引,領導看得明白才算過關。
說到動畫制作,現在客戶口味越來越刁。三維動畫早就不只是蓋樓房看戶型了,上次給醫(yī)療器械公司做的產品演示,連血管里的納米機器人運動軌跡都得用粒子特效模擬。二維動畫反而玩出了新花樣,有家茶館非要搞水墨風宣傳片,畫師們愣是把毛筆筆觸做成了逐幀動畫。最吃香的還是MG動畫,企業(yè)年會要、發(fā)布會要、連社區(qū)搞垃圾分類宣傳都點名要這種風格。影視特效公司的生存之道,就是什么流行就得會什么,但還得有自己的看家本事。
房地產動畫可能是最“分裂”的領域。開發(fā)商既要實景拍攝的逼真感,又想要科幻片般的未來感。我們去年做的智慧社區(qū)項目,白天拍完工地實景,晚上就得用特效把AR導航、無人機配送這些概念“貼”進畫面。最逗的是有次客戶臨時要求把樣板間客廳的掛畫換成他老婆的油畫作品,渲染組小哥邊改邊嘀咕:“這算不算私人訂制級特效?”
說到底,干我們這行的就像廚子,客戶遞過來什么食材都得做成菜。技術再牛也得圍著需求轉,有時候花里胡哨的特效反而不如老老實實講好故事。就像上次給老字號醬油廠做的企業(yè)宣傳片,最后打動人的不是炫酷轉場,而是用二維動畫復原的古法釀造工藝。影視特效公司的價值,可能就藏在這些讓人忘了技術存在的瞬間里。